对比国内外权威解读外红点反射式瞄准镜、内红点反射瞄准镜与全息瞄准镜的区别

                     国产三极全息瞄准镜搭载191新式步枪

 

外红点瞄准镜的原理是利用激光打出去,呈现在接触的物体上,形成的红点,所谓外红点瞄准镜

外红点瞄准镜

内红点瞄准镜呢?要区分于外红点瞄准镜。外红点瞄准镜的原理是利用激光打出去,呈现在接触的物体上,所形成的红点瞄准镜。若是枪枝调整好,就可以精准的命中射击目标。内红点瞄准镜的原理与外红点瞄准镜相似,只是,光线并不会直接射出,而是在射出的路径上,利用镜片隔离,而呈现在后屏的影像中。就是说红点并不在目标身上,而是在瞄准镜里。

                                                                       内红点反射镜

全息瞄准镜:全息衍射内红点瞄准镜,是用全息衍射工艺制造的内红点瞄准镜, 全息瞄准镜的屏幕是一块全息照片,上面记录着通过分划板的透射光波的振幅和位相等全部信息。(其中的全息指的是工艺制程)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瞄准镜采用概三点一线瞄准,而是采用两点一线的革命式速瞄瞄具,它注重弹着点的观察,并利用弹着点进行瞄准。它所运用的是衍射原理。所以,全息瞄准镜的全称叫做“激光全息衍射式瞄准镜”。全息瞄准镜的制造难度是很高的。

以前我们聊起过,全息瞄准镜的系统原理和制作难度相比全息光波导相对要容易的多,美军也早就大规模实战应用于上个世纪末的海湾战争,对于各位铁友这是早就了解的,但各位铁友了解到是一回事,心仪也是一回事,但各位铁友二三十年拿到品质过硬的纯正的全息衍射式瞄准镜可谓寥寥无几。各位军迷的潜意识里面,主要觉得核心的全息衍射技术太过于复杂,我国搞不定,所谓的搞定也多各种各样的缺陷。果真如此吗?

其实全息瞄准镜的原理也很简单,用我们专业的角度讲,仅仅是一个全息照片的再现光路而已

全息瞄准镜的屏幕其实是一块全息照片(或者叫底片更合适),上面记录着通过分划板的透射光波的振幅和位相等全部信息。拍摄的方式如图所示

 

 

全息片的显像过程和瞄准原理

 

 

和前面的显像原理示意图相比,图上除了激光器、反射镜、全息照片这些元件外,还多出了一个元件——光栅。之所以要装这个元件,目的是为了要消除误差。(加装光栅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激光波长变动造成的误差。虽然理论上全息镜不会出现视差,但是视差并不是造成实际使用中出现误差的唯一原因。)为了使结构紧凑,全息瞄准镜上使用的是小巧的半导体激光器。但它对环境温度的变化比较敏感,发出的激光的波长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要看到包含原分划板全部信息的图像,需要用一束与拍摄时的参考光相同波长的平行光线作为再现光,以与拍照时照射在全息感光底片上的参考光角度相同的入射角度照射到全息片上。波长一致和角度一致,如果波长不同会出现什么情况样如下所示:

不同波长的入射光以相同角度进入全息片的效果示意图

全息片左侧的是红线是再现光,全息片右侧的红线是再现光与参考光波长一致的情况下的衍射光的光路,而绿色的线则是波长不一致的情况下的衍射光光路。在波长不一致的时候,衍射光的衍射角会发生变化,人眼看到的虚像的位置就会出现在绿线的反向延长线方向上(图中未画出),也就是分划光点会上下偏移,破坏了虚拟光线与枪械瞄准线的平行性,自然也就无法瞄准了。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给激光器上装一个恒温装置?这个方法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正如前面所说的,作为商品的全息瞄准镜瞄准镜对尺寸规格有一定的要求,你不能让使用者抱着一个空调去瞄准。那又要怎么办呢?我们再回想一下前面说过的全息瞄准镜的瞄准原理——当人眼看到虚像时,人眼的视线如果和枪械的瞄准线是平行的,那么人脑补的虚拟光线自然也就和瞄准线平行,此时就是正确的瞄准状态。也就是说只要保证从全息片后面输出的衍射光的光路方向的一致性,就可以用于瞄准,而全息片前面的再现光的光路、波长是否与拍照时的参考光一致对能否准确瞄准并不是必要条件。那么光栅就派上用场了。

光栅补偿示意图

在全息片前面加上一个和全息片具有相同空间频率,且位置平行的透射光栅后的效果示意图,图中红色的线是再现光与参考光的波长、光路均一致状态下的衍射光路,而蓝色和绿色的线则是在波长不一致状态下的光路。可以看到,由于光栅的存在,使得波长变化时的再现光照射在全息片上的角度也发生了变化,这样一来,虽然因为波长的变化而导致衍射光的衍射角也发生变化,但是因为再现光的入射角也发生了变化,入射角的变化补偿了衍射角的变化,使得最后输出的衍射光的方向都一致了,这样人眼就可以看到一个位置稳定的光点的图像用于瞄准了。这套系统实际上是个双光栅系统,因为全息片本身也是一个光栅,用的是色散补偿的方法来修正误差。其中的原理解释起来比较复杂,不过读者可以把这个系统想象成两个互相倒置的三棱镜,当一束光穿过这两者时,不论入射光的颜色是什么样的(也就是波长不同),这个系统都能输出方向一致的光线。在全息瞄准镜全息瞄准镜里用来补偿波长变化的是一块反射光栅而不是原理图中的透射光栅。这还是源于商业化的需求,如果采用透射光栅来做补偿则会加大整个系统在距离方向和高低方向上的尺寸,而且两片光栅(补偿用光栅和全息片自身)串联也会影响目标光线的透过率。这里使用反射式光栅有利于缩短系统光路,控制产品的尺寸,透射光栅和反射光栅在功能上没有区别。不过反射光栅和全息片不是平行的,之间存在一定夹角,所以色散补偿并不完全。分析表明,当衍射角变化1mrad时,在100m的距离上引起分划的移动0.1m。当波长漂移+2nm时,未补偿时角度变化3.1×10-3rad (对应分划移动0.31m),补偿后角度变化6.7×10-5rad ( l00m的距离上分划移动6.7×10-3m )。在400m的距离上,经过补偿分划有2.68×10-2m的移动,这个精度对主要用于近战的全息瞄准镜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另外反射光栅在这里还有另一个作用,就是可以通过对光栅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调节来校正光点图像的位置。我们继续来看这个光路图

三极光电全息瞄准镜分划效果

它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半导体激光器发出激光束,由平面反射镜反射到准直反射镜上,再由准直反射镜将光线做离轴校正成平行光并反射到反射衍射光栅上。经反射衍射光栅反射的光线照射到全息片上,再经过衍射后传到人眼中,这时人眼就看到产生了原来的分划板的全息图像,这个像是像距也是无限远的虚像。由于全息照片的每一部分都能记录原分划板的信息,所以它可以让观察者在任意方向上都看到它。在一支已经归零的全息瞄准镜上,如果你能看到那个光点,这就表明你的视线此时和枪械的瞄准线是平行的,所以你只需要把光点对准目标就可以射击了。由于瞄准原理和反射式瞄准镜相同,所以反射式瞄准镜的优点在全息衍射瞄准镜身上基本上都有,同时它还拥有反射式瞄准镜所没有的一些优点:分划图像亮度高。由于采用了激光这一亮度和准直性都很高的光源作为再现光,全息衍射所成的分划板图像亮度要比反射式瞄准镜高很多,适合强光环境使用。不易被发现。

由于再现光的80-90%被衍射,所以全息瞄准镜的光源对外辐射很小,不易被夜视设备侦测到。使用夜视仪需要接近到1米以内才能发现全息瞄准镜对外发出的光。没有像差,分划图像清晰准确。全息瞄准镜的成像过程只有衍射,没有反射和折射过程,因此分划图像不产生像差,瞄准精度更高。视差微小。全息片是个平面透明的光学元件,因此理论上不会像反射式瞄准镜中分光镜那样产生视差。但是由于全息片自身依然有一定厚度,所以实际使用中还是存在细微视差,在较近距离上容易看出。这个视差会随着目标距离逐渐增大而消除,具体到全息瞄准镜上大约是在90m距离上就察觉不出来了。这同样有利于提高瞄准精度。可靠性高。原理就是全息照片任意大小的一部分都可以还原出原始场景的全部光学信息的特性。可以让全息瞄准镜在被泥污沾染甚至破损的情况下依旧可以正常瞄准。(虽然这是厂商大力宣传的一个卖点,不过关于这一点其实是存在争议的。全息照片固然存在上述特性,但是全息瞄准镜对系统中各个元件的安装精度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微米级的偏差都会造成较大的视差。如果全息瞄准镜上的全息片都损坏了的话,里面的激光器、反射镜、光栅这些零件也难免发生故障。而且即便除了全息片以外的元件都极为好运的没有受损,那么也会因为全息片的尺寸减小,而导致图像的分辨率会随之降低,因此看到的光点会变得模糊,同样会影响到瞄准效果。)

全息瞄准镜对比内红点反射式的主要优点:

1.视差远比内红点反射瞄准镜小,但也有误差。

2.观察窗口透明度远比内红点反射瞄准镜高,比如南昌三极光电有限公司的全息瞄准镜窗口透明度可以到93%,比美国Eotech还要高,可以适合各种明亮、黑暗场景。

三极光电全息瞄准镜

3.全息瞄准镜隐蔽性更好,前方不漏光,不会在前方看到分划图案,也不像内红点反射式镀了半反半透膜(虹膜同理),容易反光。

左边是国产南昌三极光电全息瞄准镜,右边是反射红点瞄准镜

 

4.无温漂,这是全息衍射瞄准镜双光栅相互补充系统决定的。

内红点反射式对比全息瞄准镜的优点

1.分划图案比全息瞄准镜清晰,一个是直接镜面反射,一个是全息干涉记录方式制作的相位图案,全息分划图案的相位噪音及叠加激光造成的散斑(光晕),这是这种方式消除不了的,但可以调整亮度来解决,在室外也清晰,表现良好不影响使用。

2.内红点反射式耗电小,全息瞄准镜耗电量大,激光器的连续工作时间较短,在长期野外环境下的备用电池补给存在一定麻烦。

三极光电全息瞄准镜搭载国产191式步枪
 

 

新闻资讯

NEWS

​全息瞄准镜:全息衍射内红点瞄准镜,是用全息衍射工艺制造的内红点瞄准镜,
浏览量:0
收藏
创建时间:2023-05-24 11:30